如何精確區分用戶群:我們是否應該將用戶分為 Web2 與Web3?

Constance Tang
Mar 12, 2023

隨着 Web3 技術浪潮湧入,市面如春雲暴發,湧現出許多創新且雄心萬丈的產品。它們想引領 Web3 新手加入戰團,同時力圖滿足老手的需求。然而,我們該如何區分這兩類使用者呢?我們應將他們稱為 Web2 或 Web3 使用者嗎?一個稱謂可以幫助你在產品設計和業務策略中找到方向,但它也可能導致你定義失準、迷失方向。因此,我們必須謹慎對待這個問題,以免誤解。

Web2 和 Web3 是甚麼?

Web2 和 Web3 是互聯網歷史的兩個里程碑,分別代表網絡世界在不同時期的面貌。Web2 是我們現在熟悉的互聯網,以社交媒體和用戶生成內容為主,但數據仍然集中儲存在中心化的機構。Web3 則是互聯網的下一個躍進,該階段的技術擴展至去中心化 (decentralized) 和區塊鏈 (blockchain) 領域,並引入加密貨幣和 NFT,使用戶重獲數據的主權。

身為 UX 設計師,我們需要深入暸解目標用戶,並根據用戶研究的結果塑造人物誌 (persona)。然而,在產品開發過程中,如果將已經踏入 Web3 世界和尚未涉獵 Web3 的人,強行區分為 Web3 和 Web2 使用者,這可能對產品產生不利影響。因此,錯誤地定義用戶群並賦予不恰當的名稱,就像賦予一個人錯誤的身份,可能導致產品策略偏離正軌。為何這樣的劃分方式不合理?我們將在下面進一步探討:

技術界線不明確

首先,我們必須知道 Web2 和 Web3 是用來描述技術的特性的術語,而不是用來區別使用者。此外,這兩種技術之間的分際並不明確。由於 Web3 仍在發展初期,因此很難將它與 web2 明確分開,許多平台都會同時採用這兩種技術。譬如,Web2 平台融入去中心化的功能,而 Web3 平台在某些方面仍依賴中心化的元素。因此,我們應避免以這種方式分類使用者,或錯將重點放在使用的特定技術和平台。相反,我們應該更深入地研究各種技術的優勢和缺點。

多元化的使用場景

此外,由於這種情況不是非黑即白,所以很難確定誰是「Web3 使用者」。在現代社會,我們可以在 Instagram 上追蹤人、用 Google 搜尋資料、在 Amazon 上購物,同時投資加密貨幣和 NFT。儘管 Web3 經常被視為 Web2 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,但隨着技術日趨普及,很多人將同時使用這兩種技術。因此,將它簡化為二元對立的概念無法準確描繪人們使用網絡的方式。事實上,這兩種技術是相輔相成的,Web3 應用程式依賴 Web2 基礎架構來提供服務,因此我們不應以狹隘的方式區分使用者。

技術艱深令人生畏

如前所述,Web3 仍處於孕育階段,在技術架構或用戶體驗方還有許多缺點和問題需要解決。

初次涉足 Web3 時,我們發現 Web3 產品設計、易用性和可及性都有問題,主要原因是用戶體驗不夠完善。儘管理解 Web3 的奧秘使人感到站在科技趨勢的前沿,但無論是開發者還是用戶,Web3 社群都鮮明地宣揚「技術至上」的價值觀,過度追求「科技感」,而忽視了簡明易懂的指引訊息。例如熱門冷錢包 Ledger,硬體過於簡化,使操作不易、軟體設定繁複,是科技嚇怕使用者的典型反面教材。

Credit: Ledger Press Kit

若技術像銅牆鐵壁難以接近,又怎能說有人「拒絕 web3 而選擇停留在 web2」呢?

污名化的漩渦

如果給使用者貼上「標籤」,可能會引發污名化的連鎖效應。這些標籤讓人們誤以為投身 Web3 的人更優越,而仍在 Web2 的人陳舊落伍。毫無疑問,這種行為是在排斥後者,甚至歧視他們,從而阻撓新科技的傳播與發展。

回溯至網絡金融服務初次出現時,很多人都覺得很難掌握和理解,然而,隨着 P2P 轉帳與非接觸式電子支付技術問世,這些科技逐漸滲透日常生活,例如購物和餐飲消費等,而相應的配套和應用程式也變得更直觀易用。這促使網絡金融等服務的普及。事實上,科技能否普及,確實取決於「天時地利人和」等綜合因素。

重新塑造 Web2 與 Web3 使用者的角色定位

如果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,僅針對 Web2 和 Web3 的特定使用者,可能會導致目標用戶群的理解偏差。如果設計者認為「Web3 使用者」更偏好使用 DApp (去中心化應用程式),他們可能過度專注於設計這一部份,忽視其他使用者的需求。然而,我們實際上要考慮不同技術背景的使用者。因此,我們需要更精確的詞彙來區分他們。

根據人物誌中常用的「科技熟練程度」(technical proficiency),我們可以根據使用者對 web3 的經驗,劃分為「新手」和「進階」類型:

新手使用者:他們對新技術和相關概念不太熟悉,需要更多引導和幫助,例如使用教學和問題解答。

進階使用者:他們對相關概念有更深的理解,他們可能更關注技術特性、安全性和未來趨勢。

使用這種分類方法可以協助設計師更精準地定義用戶群,了解目標使用者的需求與期望,從而更精確地設計產品和規劃策略。

Web2 與 Web3 的差別,原本應僅限於技術層面,卻被不當地延伸至使用者身上,成為一種不妥的標籤。這種做法可能導致產品策略失準,甚至在使用者間引發對立與分歧,進而影響 Web3 技術的發展。我們應該借鏡 Web2 的經驗,深入探尋用戶群的特性與需求,以提升 Web3 技術的易用性、使用體驗和普及教育。唯有揮別封閉的小圈子,擁抱開放的姿態,我們才能朝向更開放、創新的互聯網世界。

--

--

Constance Tang

UIUX + Product Design @ Memeland, 9GAG / pharm 設計雜學 IG @ pharm.desig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