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計系統:打造一致且高效的數碼生態
設計系統 (Design System) 近年來在設計界備受重視,但我們是在跟風,還是深深理解它的價值?建立設計系統不只是整理 UI,而是關乎一致性、可擴展性與高效率協作。以下將剖析設計系統的核心概念,並探討其如何提升產品體驗與開發效率。
UI Kit 與前端開發框架:有何不同?
在討論設計系統之前,先釐清 UI Kit、前端開發框架與設計系統的區別。它們各有功能,但不能互相取代。
UI Kit
UI Kit 是一組預製的 UI 元件,設計師可用來快速建立界面,常見於 Dribbble 等設計資源平台。這些套件通常具備獨特的視覺風格,如玻璃擬態或新質感 (Neumorphism),但缺乏設計原則與交互指南,因此可能不太一致和實用。
前端開發框架 (front-end framework)
如 Bootstrap、Tailwind 這類框架不僅提供預製組件,還透過 Sass 變數與 Design Tokens 管理顏色、間距、圓角等設計屬性,並內建 12 列網格系統,成為現代 UI 設計的基礎。然而,它們主要針對工程師設計,缺乏完整的設計理論,因此並非完整的設計系統。
UI Kit 和前端開發框架可以是設計系統的一部分,但它們缺少設計原則、內容策略與開發規範,無法形成真正的設計系統。
設計系統:數碼產品的生態基礎
現今,設計系統不僅是一組 UI 組件,而是一個完整的數碼產品生態系統,能夠統一視覺、內容與技術標準,確保一致性的同時提升可擴展性。
品牌指南 vs. 設計系統
傳統的品牌指南 (Brand Guidelines) 主要規範標誌、字體、顏色等視覺元素,確保品牌形象統一,但在數碼產品時代,品牌體驗不只來自視覺,而是涵蓋 UI、交互、流程、內容語調,甚至客戶支援。設計系統正是為了解決這種跨平台、跨產品的一致性問題,讓用戶在不同數碼接觸點(網站、App、客服系統等)都能感受到一致的體驗。
設計系統的核心構成
- 設計原則 (Principles):如一致性、可用性、易用性等基本指導原則。
- 設計基礎 (Foundations)/全局樣式 (Global Styles):定義顏色、字體、間距、排版、圖示等全局樣式。
- 品牌形象:規範視覺和語言風格,如 logo、圖像和語調。
- 組件庫 (Component Library):包括按鈕、表單、導航等可重複使用的 UI 元件。
- 內容指南 (Content Guide):規範文案風格、語法、標題層級和格式標準。
- 無障礙規範 (Accessibility Guidelines):確保所有用戶,包括身心障礙者,都能順利使用產品。
- 程式碼片段與開發規範:為開發者提供重用的程式碼和開發標準。
你可以根據產品和團隊需求調整這些元素的比重。關鍵是確保系統能提升團隊工作效率、一致性、降低設計與開發成本,最終改善用戶體驗。
一致性:設計系統的核心價值
原子設計:從細節到全局統一
一致性不僅僅是統一 UI 樣式,而是影響認知負荷 (Cognitive Load) 與使用者習慣的關鍵。例如:
- 按鈕風格統一 → 有助快速識別並預測行為
- 特定流程使用特定佈局 → 降低學習成本,提升操作效率
在設計系統中,實現基本組件的一致性是第一步,進一步可追求模組、頁面乃至整個流程的一致性。這種層遞原則源自 Brad Frost 的原子設計方法論 (Atomic Design Methodology)。透過層級式架構,設計系統能在細節與整體之間找到平衡。從小組件組成大組件,隨組件層級愈高,用戶目標也會逐漸從功能轉向流程。
跨平台與跨產品一致性
除了保持組件一致,我們還可以用宏觀的角度理解「一致性」,將其擴展到各個平台和產品。隨著電子設備多樣化,用戶在不同設備間切換已成常態。設計系統必須確保:
- 統一視覺語言:讓用戶能快速適應不同設備的界面
- 無縫體驗:支援響應式 (Responsive) 與自適應 (Adaptive) 設計,甚至如 Apple「接手」的跨設備功能
- 功能一致性:讓用戶在不同平台執行相同操作時擁有一致的感受
案例:Foodpanda 團購功能
Foodpanda 在應用程式與網頁端提供相同的「團購」體驗。雖然導航結構略有不同,但主要內容佈局、互動方式保持一致,而非將網頁和 app 視為獨立的設計對象,確保用戶能在任意設備上無縫切換。
這樣,app 用戶在使用網頁版時會感到非常熟悉,新用戶也能在安裝 app前透過網頁版輕鬆體驗,從而有機會轉化為長期的 app 用戶。
多產品設計系統
隨著企業擴展產品線,雖然產品線有獨立的業務,但在各產品之間視覺上保持相當的一致,就能幫助用戶更快熟悉產品,並強化品牌形象。因此,設計系統的靈活性變得至關重要。例如:
Google:Gmail、Docs、Android 共享統一設計語言,但各自保留差異化特色
Spotify Encore 設計系統:建立核心設計基礎 (Foundation),組件再分為網頁及 app 兩個版本,並允許不同產品團隊擴展自訂樣式
LINE:提供多達 34 種服務。設計系統分為 LINE Messenger 及 Global Family Service,另有品牌指南確保整體形象一致
這類「母子系統 (Parent-Child Design System)」架構能兼顧統一性與彈性,適應不同產品需求。
設計系統如何降低成本並提升效率
- 節省設計與開發時間:重複使用組件,減少從零開始設計的時間。
- 公司資產:其他團隊也可以使用設計系統創作符合品牌標準和視覺要求的內容,減輕設計團隊負擔。
- 降低溝通成本:建立單一真相來源 (Single Source of Truth),減少內部對齊成本。
- 加快產品迭代:有了統一的組件與樣式庫,產品更新更迅速、更高效。
- 強化品牌一致性:確保所有數碼接觸點(網站、App、客服等)皆維持統一體驗。
設計系統不僅是一個工具,而是企業的核心資產,驅動高效協作與卓越產品體驗。
總結
- 設計系統 ≠ UI Kit 或前端開發框架,它涵蓋設計、內容與技術規範。
- 一致性是核心價值,不僅影響 UI,還涵蓋跨設備與跨產品的體驗。
- 靈活的設計系統能降低成本、提升效率,讓企業更具競爭力。
如果你正在構建設計系統,關鍵不是跟風,而是思考如何讓它真正服務於產品與用戶。
如果需要參考大品牌的設計系統,可以到「設計師道具箱」看看我整理的清單。再次感謝您讀到最後。要是覺得文章不錯,請為我拍拍手 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