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《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》 — 近年來,使用者體驗和通用設計等概念逐漸普及,顧及使用者需求的設計已變成一種共識,但你是否知道它們的起源 ——友善設計 (user-friendly design) 已經存在了數十年? 友善設計的起源 「友善設計」一詞最早見於 IBM 工程師編寫的程式設計白皮書,主張擺脫過去忽視使用者心智模型的設計模式。12 年後,蘋果公司以「以人為本」的理念推廣 Macintosh 電腦,使這一詞彙成為該公司的代名詞。放眼當今流行的設計思維和使用者體驗等概念時,可以發現它們源於友善設計及隱含同理心的標準化工業設計流程。 友善設計是人類對過去嚴重失誤和災難的一種反省。 過去,人們普遍認為需要經過培訓和閱讀說明書來學習使用機器,且由專業人員操作。機器設計時主要考慮生產目的,而非使用者的需求。然而,三哩島核災及當時戰時器材的問題,揭示了人機互動設計缺陷所導致的嚴重後果。 受限於「心智極限」,即使是訓練有素的操作員,在危急情況下也可能無法操控與他們心智模型不符的機器。這些失敗案例促使社會重新審視機器配合人類的重要性,進而將友善設計納入生產流程中、制訂各式標準,例如交通標誌和汽車操作系統的設計。這些標準最終發展成為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工業設計。

友善設計的歷史發展與未來
友善設計的歷史發展與未來

讀《香港北魏真書》,設計師不甘止於懷舊的高志 — 《香港北魏真書》簡介 陳濬人自大學起研究香港街上的北魏文字。他很好奇,為何滿街都是這種風格的招牌字?為何這種書體當年如此盛行? 從來沒有人研究眼前這遍習以為常的風景,他卻秉持初心翻閱古籍、尋訪大書法家的徒弟、老師傅,並拜師學藝研習書法,梳理香港北魏的古今,還把日益稀少的北魏字以現代化的「香港北魏真書」傳承下去。 本書匯集陳濬人在設計新字體方面的研究,從北魏體的起源和演變,到香港北魏真書的設計與應用,以恰好的篇幅追本溯源,查勘香港招牌字的前世今生。後半部份記載他與字體設計師和字體學者,輕鬆有趣的師生對談,一窺他年少時的起點及如何因社會和保育運動,覺醒成為這個「時代」抱負高志的字體設計師。 漢字書體不只有篆、隸、楷、行、草?你聽過明體、宋體,但「北魏真書」該如何詮釋?這是連平面設計師都不懂的知識! 北魏體的傳承與再演繹 「北魏體」是北魏時期鮮卑人一種激烈不羈的石刻書法風格。然而,由於漢人不屑外族文化,秉持自己的楷書為正統,再加上禁碑令,北魏體因此一直不受重視,直到清代才掀起研究魏碑的風潮。其中,趙之謙的魏碑風格集各種書體大成,影響了近代香港的書法家,如區建公、蘇世傑和卓少衡等人。書法家和「寫字佬」都寫當時流行的北魏風格招牌為生,塑造了香港 1940 至 1970 年代的文字街景。

香港北魏文字風景的革故鼎新
香港北魏文字風景的革故鼎新
Constance Tang

UI / UX / 產品設計經理 🇭🇰 | pharm 設計雜學 IG @pharm.design